[research] 利率(1):谈论利率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

利率(Interest rate)可以说是financial markets 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概念。它看似非常基本,被researchers每天挂在嘴边,但实际上包含内容非常广泛,并且会影响到分析问题的脑回路。

我们平时经常听到以下说法:
- 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了基准利率,降低社会融资成本
- 同业拆借利率上调0.5个百分点
- 美联储加息
- 十年期国债利率上调
- 利率曲线出现倒挂
- 利率市场化
- ...

这些频繁出现的【利率】难免会引起很多疑问:
- 这些【利率】指的是同一个东西吗?
- 利率是谁定的?怎么定出来的?
- 不同利率之间存在传导机制吗?
- 为什么利率在金融体系中如此重要?利率变化究竟会如何影响市场的各个方面?
- 为什么利差可以看做金融危机的“预言球”?
- 中央银行有哪些调控利率的手段?
- ...
(写到这里我又开始觉得这不是一篇文章能解决的事儿了-_-,然后在标题后面默默加了个(1))

先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入手:

你评上了奖学金,奖金1万。为了不做月光族,你准备把钱存到银行。柜员姐姐问:想存多久呢?要不要先了解一下我们银行的利率?

活期
0.3%
1
1.75%
3
2.5%
5
2.75%


这里的利率其实是【银行存款利率】。通过上表可以得出几个结论:
- 期限越长,利率越高
- 期限和利率水平之间不成线性关系
- 不同城市利率水平也有不同

上面结论的前两条被称为【利率期限结构】理论。后面我们还会见到它,这里不赘述。

讲完了存款利率,很自然的就会想到【贷款利率】。一般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,因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存贷款价差;并且贷款存在违约风险,银行在承担这部分风险的同时需要收取更高的利息(风险补偿)。贷款利率根据期限、贷款用途的不同也有区别:

短期贷款(1年内)
4.35%
中期贷款(1-5年)
4.75%
长期贷款(5年以上)
4.9%
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

- 五年以下
2.75%
- 五年以上
3.25%

可以看出:
- 利率水平依然符合期限结构理论
- 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比一般贷款低

那么银行存贷款利率是怎么定出来的呢?我们借用人民银行的一条新闻来分析:

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,2015年12月24日起,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,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。其中,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.25个百分点至4.35%;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.25个百分点至1.5%;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、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;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。


这段话包含很多信息:

首先,存贷款利率是中国人民银行(央行)定的。央行是“银行中的银行”,属于政府部门。职能包括:制定货币政策、发行货币、参与外汇市场、监管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。中国的央行是中国人民银行(人行),美国的央行是美联储(federal reserve system, Fed)。

第二,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相对稳定,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同增同减(比如上面case中同时下调0.25个百分点,实际利差没变)。利差越大,商业银行盈利空间越大。但利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逐渐放开的背景下。

第三,存贷款利率实际反映的是社会融资成本。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:
- 利率升高,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增加,融资成本增加,扩大再生产难度增大;同时个人融资成本也增加,购买力下降,可能会抑制消费。
- 利率升高,意味着存款收益增加,更多人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,而不是用于投资或者消费。流通中的货币减少,可能会引发通货紧缩,经济活力下降。

第四,央行最先调整的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,然后“其他各档存贷款利率【相应调整】”。说明不是一次性调整所有档的存贷款利率,不同档位利率之间存在传导机制/相关关系。

最后,根据贷款种类的不同,需要设置不同的利率。比如case中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明显低于一般贷款利率,且在本次调整中不受影响。

至此,我们了解了企业和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。既然个人和企业都找商业银行借钱,那商业银行没钱了问谁借呢?有两种渠道:

第一种:【同业拆借】。比如建设银行现在钱不够了,去找工商银行借。商业银行之间互相借钱又被称为“同业拆借”。

同业拆借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的要求。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给各个商业银行设置的资金下限,目的是防止银行过度支出产生挤兑风险。因此,我们通常所说的“银行钱不够了”并不是指银行拿不出钱给客户提供贷款了(那样其实已经真实的倒闭了),而是指银行的现有资金达不到准备金率的要求了。但事实上在日常交易清算的过程中,银行的现金总是在准备金线上下浮动。一旦低于准备金率了,就需要找同业拆借补足资金。但由于银行资金流量大,交易频繁,这样的缺口通常只是暂时的。因此同业拆借通常期限较短,并且受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大。

和普通贷款一样,银行之间贷款也要支付利息,这个利率被称为【同业拆借利率】(interbank offered rate),一般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电子交易系统进行交易。

同业拆借利率其实有两个利率,一个叫拆进利率(bid rate),表示银行愿意借款的利率;一个叫拆出利率(offered rate),表示银行愿意接受的贷款利率。同业拆借实质是商业银行之间资金调剂的手段,反映了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成本,具有以下四个特点:
- 期限短,最短为1天(隔夜overnight),最长为1年
- 金额大
- 风险较低(银行default risk小,因此利率也比普通贷款低)
- 交易主体是具有准入资格的商业银行而非普通投资者

具体情况中,两家银行间的拆借利率一般是他们自己商议决定的,即“自主谈判,逐笔成交”。商定的过程中一般会参考libor(伦敦同业拆借利率)和shibor(上海同业拆借利率),最后确定的拆借利率会低于普通贷款利率。比如现在一年期libor为3.03%,但一年期普通贷款利率达到了4.35%。

那么libor/shibor是怎么算出来的呢?每个交易日,同业拆借中心都会记录各报价行的报价,然后剔除最高和最低,其余的算术平均获得市场报价。但从宏观上来说,影响同业拆借利率的根本因素是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、货币政策(如准备金率、公开市场操作)等。

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第二种渠道是【中央银行贷款】。也就是说一家银行没钱了,除了可以找同业的小伙伴们借,还可以找央妈借。但事实上同业拆借已经能满足大部分银行贷款的要求了,中央银行贷款其实是为了满足更深层的目标,即:控制贷款规模、调整贷款总量、间接调控流通中的货币量。

这也很好理解。央行是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方,也是其他商业银行初始资金的来源。如果央行不动手,只存在同业拆借的情况下,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其实是固定的。换句话说,同业拆借的各方不是流动性的生产者,只是其搬运者。但如果这时候央行加入了,货币供应量就会直接发生变化,因此中央银行贷款也可以看做是央行货币投放的一种手段。

中央银行贷款分为四种:
- 年度性贷款
- 季节性贷款(应对季节性支付)
- 日拆性贷款(应对临时性资金不足,一般期限为10天,不超过20天)
- 再贴现(实质是卖出票据,获得资金)

在中国,中央银行贷款利率被称作【基准利率】,又叫【再贴现率】。基准利率被看做是央行提供的【指导性利率】,各家商业银行可以在此基础上上调或降低bp确定自己的存贷款利率。平时新闻中听到的“人民银行【加息】”,指的就是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,即上调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。加息意味着社会融资成本的提高,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。

那么在美国,加息指的又是加什么“息”呢?下一篇就来重点讨论美联储加息的内涵和影响。

评论

发表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[trading] trading flow

[trading] momentum index (1)

[trading] pullbacks & fibonacci tools